{"code":"0000","data":{"list":[{"categoryId":109,"categoryName":"专题展览","clickCnt":6,"content":"

2024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60周年;同时也是“两弹一星”精神提出25周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两弹一星’精神激励和鼓舞了几代人,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国的第一颗原子弹、第一颗氢弹相继在青海金银滩草原研制成功,由此,“两弹一星”成为了青海独特的人文历史标志。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青海重要讲话精神和关于“两弹一星”精神的重要论述,西宁市博物馆精心策划举办《传承弘扬“两弹一星”精神》主题展览,并于12月5日正式开展。

\n

\n

中国“两弹一星”事业是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中国第一代领导集体,为了打破敌对势力对新中国的核威胁和核讹诈,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决策举全国之力研制核弹、导弹和人造卫星等国防尖端技术及建设国家战略核力量体系的简称。“两弹一星”的研制历程,是一部新中国荡气回肠的英雄史诗,是一部由千千万万有名和无名英雄们用青春、热血乃至生命书写的共和国大故事,也是奠定新中国安全基石的旷世伟业。

\n

此次展览通过“在那遥远的地方”“热爱祖国 无私奉献”“自力更生 艰苦奋斗”“大力协同 勇于登攀”“共和国不会忘记”五个部分,全面、详实、生动地回顾了新中国成立伊始,青海地区积极响应国家战略迅速投身基地建设,全国各企业、专家学者响应国家号召投身研制、实验、生产的全过程,展现了“两弹一星”事业的发展历程、辉煌成就、传承创新和“两弹一星”科学家们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感人事迹和崇高精神,展览还充实了十九大以来的核、导弹与航天等国防科技工业发展的新成果,丰富了“两弹一星”精神谱系内容,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青海重要讲话精神的生动实践。

\n

“追忆戈壁滩上的光辉、回顾熠熠生辉的成就”,传承弘扬“两弹一星”精神是新时代文博工作者的责任与使命,希望通过此次展览,激励和鼓舞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回望峥嵘岁月,继承先辈们以身许国,投身复兴伟业的遗志,用“两弹一星”精神滋养初心、感恩奋进,以更加坚定的理想信念,更加饱满的热情, 投入到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中。

\n

展览地点

\n

西宁市博物馆二楼博廊

","createTime":"2024-12-26 15:42:16","createUser":7321,"district":5,"icon":"20241226/1872185939673075714.jpg","id":59,"keyword":"[]","pubDate":"2024/12/05","recommend":1,"reicon":"20241226/1872186768874393602.jpg","sortValue":10000,"source":"西宁市博物馆","status":0,"title":"传承弘扬“两弹一星”精神主题展览","type":71,"updateTime":"2024-12-26 15:44:45","updateUser":7321},{"categoryId":108,"categoryName":"交流展览","clickCnt":3,"content":"

为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文化思想和党的二十大关于“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精神,深入贯彻“让文物活起来”新时代文物工作方针,12月3日上午,由西宁市文化旅游广电局、晋城市文物局、青海博物馆联盟主办,西宁市博物馆、晋城市文物保护研究中心(晋城博物馆)承办的《泽州万像—山西晋城古代彩塑壁画艺术展》在西宁市博物馆开展。

\n

\n

晋城,古称泽州,是晋东南地区经济文化中心之一,自古人文荟萃,寺观庙宇林立,由此派生的宗教艺术博大精深,作为重要的宗教艺术——晋城彩塑壁画艺术,历史悠久、精妙绝伦。此次展览选取展示了晋城唐、宋、元、明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彩塑壁画及建筑构件,共计80件文物展出,这些积淀千百年的传统彩塑壁画,所呈现的精湛技艺,不仅体现了中国古人的智慧与创造力,还深刻反映了晋城地区社会历史、精神风貌、宗教文化、审美艺术等方面的发展变迁,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极高的历史价值。

\n

《泽州万像——山西晋城古代彩塑壁画艺术展》是2023年度山西省文物局面向社会发布的首批博物馆联展巡展项目,并荣获“第三届山西省博物馆陈列展览精品推介”奖。

\n

\n

展览内容分泽州古艺·遗踪溯源、图绘众生·壁画艺术、形塑庄严·青莲寺彩塑、凡间仙境·玉皇庙彩塑、佛国诸天·铁佛寺彩塑、传神之法·传统彩塑壁画工艺六个单元,展示了晋城唐、宋、元、明时期精粹遗珍,以及传统彩塑壁画制作流程。

\n

同时,备受瞩目的游戏《黑神话:悟空》取景地——山西晋城玉皇庙的二十八星宿彩塑中的亢金龙、娄金狗和室火猪等星宿塑像也在此次展览中惊艳亮相,为观众呈现了一场视觉盛宴,也让广大游客领略到了山西晋城彩塑壁画的独特艺术魅力。

\n

\n

为进一步丰富观展体验,不断满足观众多元化需求,西宁市博物馆在开展当日设立了《黑神话:悟空》拍照打卡区及线下游戏体验区,以趣味性、参与性、互动性为导向,创新优化展陈形式载体,为观众提供多元的感观体验。

\n

\n

文物展览承载历史文化、传承灿烂文明,西宁市博物馆始终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要把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提炼出来,展示出来”的重要指示精神,持续在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推进文化传承延续上下功夫,以新时代文博人的使命担当,书写文博事业新篇章。

\n

展览地点

\n

西宁市博物馆二号展厅

\n

展览时间

\n

2024年12月3日至2025年2月28日

","createTime":"2024-12-26 14:54:13","createUser":7321,"district":5,"icon":"20241226/1872175039687806978.jpg","id":58,"keyword":"[]","pubDate":"2024/12/03","recommend":1,"reicon":"20241226/1872175345037332481.jpg","sortValue":10000,"source":"西宁市博物馆","status":0,"title":"泽州万像——山西晋城古代彩塑壁画艺术展","type":71,"updateTime":"2024-12-26 15:06:52","updateUser":7321},{"categoryId":130,"categoryName":"其他","clickCnt":12,"content":"

前言

\n

悠悠天宇,苍茫大地。转眼之间,高原古城西宁已迈入了秋意渐浓的时节,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们,早已习惯了这里的山与水,习惯了街道与日常……

\n

鲜少有人知道,我们生活的城市最初的模样,在这片古老神奇而又充满活力的热土上,有这样一个地方,既是河湟地区齐家文化中心聚落,同时也是西宁人最早的家——沈那遗址。

\n

沈那遗址是中国由新石器时代迈向青铜时代的典型聚落遗址,作为史前东西文化交流廊道上的重要枢纽,沈那遗址的发现,对于研究西宁盆地乃至湟水流域齐家文化的社会组织形态和史前时期丝绸之路东西文化交流等具有不可取代的价值。

","createTime":"2024-10-14 16:06:07","createUser":7321,"district":5,"icon":"20241014/1845737256365768706.jpg","id":57,"keyword":"[]","pubDate":"2024/10/14","recommend":1,"reicon":"20241014/1845737477174902786.jpg","sortValue":10000,"source":"西宁市博物馆","status":0,"title":"沈那遗址——西宁人最早的家","type":71,"updateTime":"2024-10-16 11:44:15","updateUser":-1},{"categoryId":109,"categoryName":"专题展览","clickCnt":3,"content":"

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以实际行动响应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青海重要讲话精神,大力弘扬革命传统,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群众铭记光辉历史,9月29日,由西宁市文化旅游广电局、赣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青海博物馆联盟主办,西宁市博物馆、赣州市博物馆承办的《理想照耀中国百种共产党宣言专题展》在西宁市博物馆开展。

\n

\n

《共产党宣言》作为中国共产党人初心和使命的源头,是一部秉持人民立场、为人民大众谋利益、为全人类谋解放的经典著作,是推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入门教科书,它矗立起了一座共产主义运动的精神丰碑,催生了中国第一批共产党人,对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起到了思想引领和理论指导作用,激励着全世界无产者为共产主义伟大理想而奋斗。

\n

《理想照耀中国——百种共产党宣言专题展》,以《共产党宣言》为核心,串连起百年来的风雨历程,再现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从理论走向实践的光辉历程,以物为证、以物带史地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宣言的衍变轨迹,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激励我们在新时代背景下,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道路,以更加坚定的理想信念,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中。

\n

\n

近年来,西宁市博物馆始终以党建引领助推文博事业高质量发展,依托“博古话今 西博常新”党建品牌,积极探索博物馆传承红色基因,推进红色资源活化利用新路径,赋予红色文化多种表达方式,满足观众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此次与赣州市博物馆携手合作,不仅是文物博物馆深入贯彻新时代文物工作方针,积极探索红色文化展示、传承红色基因的创新举措,更是以展览为载体,打造党史学习教育、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传普及重要阵地的生动实践。下一步,西宁市博物馆将持续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让文物活起来的重要指示精神,以创新优化展陈内容形式为载体,以满足均等化、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为服务理念,深入挖掘地域特色文化资源,打造河湟文化品牌,大力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红色革命文化,积极在坚定文化自信,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n

展览时间

\n

2024年9月29日至11月20日

\n

展览地点

\n

西宁市博物馆二楼博廊

","createTime":"2024-10-12 16:54:26","createUser":7321,"district":5,"icon":"20241012/1845024665611997185.jpg","id":56,"keyword":"[]","pubDate":"2024/09/29","recommend":1,"reicon":"20241012/1845025675524902913.jpg","sortValue":10000,"source":"西宁市博物馆","status":0,"title":"理想照耀中国——百种共产党宣言专题展","type":71,"updateTime":"2024-10-14 15:52:13","updateUser":-1},{"categoryId":108,"categoryName":"交流展览","clickCnt":5,"content":"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让文物活起来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进一步深化东西部文化交流合作,促进黄河文化及黄河流域博物馆事业高质量发展,9月11日上午,由西宁市文化旅游广电局、济南市文化和旅游局、青海博物馆联盟主办,西宁市博物馆、济南市博物馆承办的《奇石妙章——济南市博物馆藏印章珍品展》在西宁市博物馆开展。

\n

\n

中国古代印章艺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印章的起源和发展,与社会生活、政治制度、经济交流、文化艺术等方面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不仅反映了历史的变迁,也展现了中国古人的智慧和创造力。本次展览臻选济南市博物馆藏精品石章,通过展示印章印材的天然之美,印钮的雕刻之美,印面的艺术之美,让广大观众在感受济南历史文化魅力的同时,欣赏这些稀世印章的雕工之精湛,领略奇石妙章背后的百态人间。

\n

\n

此次展览不仅是一场文化艺术的交流盛宴,更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物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扎实推进东西部文化交流,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动实践。

\n

\n

九曲黄河,万里飞腾,黄河流域丰富的文物藏品,承载着沿黄地区人民的共同历史记忆,是黄河儿女智慧的结晶,西宁市地处黄河源头,肩负着讲好“黄河故事”的重要使命,作为传承弘扬黄河文化的前沿阵地,西宁市博物馆时刻坚守新时代文博人的使命担当,在强化馆际交流合作上持续发力,不断向外求合作,向内求发展,以充分发挥博物馆优势,讲好河湟故事,传承黄河文化脉络。

\n

展览地点

\n

西宁市博物馆二号展厅

\n

展览时间

\n

2024年9月11日至11月24日

","createTime":"2024-10-12 16:06:17","createUser":7321,"district":5,"icon":"20241012/1845013656818069505.jpg","id":55,"keyword":"[]","pubDate":"2024/09/11","recommend":1,"reicon":"20241012/1845013911831752706.jpg","sortValue":10000,"source":"西宁市博物馆","status":0,"title":"奇石妙章——济南市博物馆藏印章珍品展","type":71,"updateTime":"2024-10-12 16:22:36","updateUser":7321},{"categoryId":130,"categoryName":"其他","clickCnt":19,"content":"

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厚滋养。保护文物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n

展开西宁市文博事业75年来的发展长卷,西宁市文博事业实现了由无到有,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转变,自上世纪五十年代以来西宁先后调查并发掘沈那遗址、上孙家寨遗址、陶家寨汉墓群、彭家寨汉墓群、刘家寨古墓群、南滩古墓群等重要遗址和古墓葬,出土大批珍贵文物,成为西宁盆地先民从鸿蒙初开走向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和数千年来西宁各族群众不断融合、携手并进创造灿烂历史的见证。

\n

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文物工作受到党中央高度重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我们秉承“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文物工作方针,扎实开展考古调查、勘探、发掘、研究和文物保护利用工作,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发展成就。人民群众保护文物的意识逐步增强,文物保护基础工作不断夯实、保护状况明显改善,文物保护经费和保护力量持续增长,博物馆建设步伐加快,文物保护事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发展态势。文物工作成为赋能城市发展、赋能社区营造、赋能人民美好生活,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重要事业。

\n

文物保护需要久久为功,持续发力。下一步我们将扛牢使命职责,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青海重要讲话和关于文物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积极融入和助力国际生态旅游中心城市建设,持续推动我市文物保护事业高质量发展,为进一步提升文物保护事业在全市各族群众中的满意度、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的贡献度,作出积极贡献,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n

截至2020年西宁市共有不可移动文物1301处,包括古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及石刻,近现代建筑等,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81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86处。

","createTime":"2024-08-17 10:51:27","createUser":7321,"district":5,"icon":"20240817/1824711262611853313.png","id":54,"keyword":"[]","pubDate":"2024/08/17","recommend":1,"reicon":"20240817/1824712974890323969.jpg","sortValue":10000,"source":"西宁市博物馆","status":0,"title":"西宁市文物保护成果图片展","type":71,"updateTime":"2024-12-16 15:55:25","updateUser":-1},{"categoryId":109,"categoryName":"专题展览","clickCnt":18,"content":"

2024年7月9日由青海博物馆联盟、西宁市文化旅游广电局、瓜州县文体广电和旅游局、都兰县文体旅游广电局主办,西宁市博物馆、瓜州县博物馆、都兰县文物保护研究中心承办的《丝路遗珍,西夏梵韵——东千佛洞壁画展》在西宁市博物馆开幕。

\n

前言

\n

瓜州东千佛洞内保存的西夏壁画是西夏佛教壁画艺术的杰出代表,是敦煌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东千佛洞石窟位于瓜州县城东南86公里的长山子北麓,由于它地处敦煌莫高窟以东,为了从地理位置上区别,故而叫东千佛洞。又因第七窟窟内东西两壁各画“阿弥陀佛来引图”,当地民众称之为“接引佛”,所以又叫“接引寺”。

\n

东千佛洞现存23窟,东崖14窟,西崖9窟。保存有彩塑和壁画的有9个窟,其中西夏5窟,元1窟,清3窟,壁画总面积486平方米,彩塑38身,是一座精美的不可多得的西夏艺术宝库。西夏人俨然自成一家的独特艺术风格在这里得到了完美的体现。199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n

东千佛洞壁画既继承了唐、宋密宗内容的图像,同时又有大量的藏传佛教的内容出现,东千佛洞的西夏佛教艺术内容,同藏传佛教的关系,既有继承又有发展,源于汉地的显教,并盛行禅宗,又吸收藏密的内容,可谓容纳了中原、西藏、西域、印度等各流派、多民族的佛教艺术风格,形成了具有自身民族特点的佛教艺术,这是瓜州、敦煌无数西夏画师们对中国佛教艺术的伟大贡献。

\n

东千佛洞的西夏壁画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佛教艺术对佛国世界的追寻,其实是对人间社会的再现和升华,创造者集中了人间社会的美好事物和人生百态,佛、菩萨、弟子形象的塑造体现了西夏社会的审美准则,而创作本身又反映了画师们的虔诚之心和艺术情趣。壁画中的僧人、行者、官吏、侍女、伎乐,包括其衣冠、旌节、舞蹈、乐器及装饰图案,可以说是当时西夏社会生活场景的再现。西夏人经过较长时间的努力,打破了早期中原王朝公式化、模式化的影响,终于创造出了这些生动感人,真实可信的崭新的艺术珍品。内容丰富、技艺精湛的西夏窟,以其密宗佛教壁画更可弥补莫高、榆林二窟之不足。

\n

西宁市博物馆是展示当地历史文化的前沿阵地,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神秘的西夏文化艺术,保护文化遗产,瓜州县博物馆与西宁市博物馆合作举办东千佛洞壁画展。本次展览,共精选东千佛洞第2、5、7窟代表性壁画23幅,充分展示东千佛洞石窟壁画艺术魅力。以飨广大观众!

\n

展览时间

\n

2024年7月9日至9月8日

\n

展览地点

\n

西宁市博物馆二楼博廊

","createTime":"2024-07-11 09:43:36","createUser":7321,"district":5,"icon":"20240711/1811217279164223489.jpg","id":52,"keyword":"[]","pubDate":"2024/07/09","recommend":1,"reicon":"20240813/1823248408654254082.jpg","sortValue":10000,"source":"西宁市博物馆","status":0,"title":"丝路遗珍 西夏梵韵——东千佛洞壁画展","type":71,"updateTime":"2024-08-28 10:46:56","updateUser":-1},{"categoryId":108,"categoryName":"交流展览","clickCnt":15,"content":"

2024年6月28日由青海省博物馆联盟、福建省文物局、西宁市文化旅游广电局主办,西宁市博物馆、福建省昙石山遗址博物馆、南平市博物馆承办的《见盏——寻味千年造盏工艺展》在西宁市博物馆开幕。

\n

前言

\n

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只有深入认识古代之中国,才能深刻理解现代之中国,方能不断创造未来之中国。

\n

宋代是中国经济、文化发展鼎盛时期,也是福建制瓷史上的一个黄金时期,崛起于福建北部的黑釉瓷是其中脱颖而出的一匹“黑马”。黑釉瓷窑中以建阳水吉建窑最具代表性。武夷山遇林亭窑、南平茶洋窑、建瓯小松窑、松溪迴场窑等一批窑场也大量生产黑釉瓷器,形成一个庞大的窑系,奠定了宋代制瓷业青、白、黑“三分天下”之势,成为宋代最具代表性的茶具之一,还沿着海上丝绸之路远销海外,建窑由此进入鼎盛时期。如今,建窑建盏烧制技艺已得到了很好的传承和发展,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建窑瓷器已经走向繁荣。

\n

考古遗迹和历史文物是历史的见证,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馆联合福建省昙石山遗址博物馆、南平市博物馆举办“见盏一一寻味千年造盏工艺”展。通过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让文化说话,宣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激发人们对这一千年技艺的热爱。同时,立足本土,面向世界,把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新时代的文化创新成果传播出去。

\n

展览时间

\n

2024年6月28日至9月1日

\n

展览地点

\n

西宁市博物馆二号展厅

","createTime":"2024-07-05 09:24:30","createUser":7321,"district":5,"icon":"20240705/1809035118147440642.jpg","id":51,"keyword":"[]","pubDate":"2024/07/04","recommend":1,"reicon":"20240813/1823249217299288066.jpg","sortValue":10000,"source":"西宁市博物馆","status":0,"title":"见盏——寻味千年造盏工艺展","type":71,"updateTime":"2024-08-13 14:44:24","updateUser":1664171275664359425},{"categoryId":130,"categoryName":"其他","clickCnt":26,"content":"

西宁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高原古城,是中国黄河流域文化组成部分。据孙家寨遗址、沈那遗址、陶家寨遗址等考古发现,早在五千年以前就有人类在这块土地上生产、生活,繁衍生息。商、周、秦、汉时期,河湟地区是古羌人聚居的中心地带。

\n

古为羌地,神爵初属金城郡临羌县。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年),汉军西进湟水流域,汉将霍去病修建军事据点西平亭,这是西宁建制之始。东汉建安中置西平郡,治西都县(今西宁市)。魏文帝黄初三年(222年)扩建为西平郡,开始在此筑城。

\n

北宋崇宁三年(1104年)改为西宁州,至此“西宁”之称始见于史。

\n

民国十八年(1929年)青海正式建省,治西宁县,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以省垣周围正式成立西宁市。

\n

但由于国民党政府的腐败统治及地方军阀的肆意压榨,西宁乃至青海处于民不聊生、经济落后、社会凋敝的腐朽境地。

\n

1949年9月5日,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第一兵团,在兄弟部队的配合下,长驱千里,挥戈西进,一举解放高原古城——青海省省会西宁,从而结束了国民党政权和马步芳家族的黑暗统治,创造了一个人民当家作主的新西宁。从此,古城西宁的历史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createTime":"2024-07-11 10:07:06","createUser":7321,"district":5,"icon":"20240819/1825359515116298241.jpg","id":53,"keyword":"[]","pubDate":"2024/06/30","recommend":1,"reicon":"20240819/1825359884135358466.jpg","sortValue":10000,"source":"西宁市博物馆","status":0,"title":"山宗水源 仰盼红日—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3周年云展","type":71,"updateTime":"2024-09-03 21:13:30","updateUser":-1},{"categoryId":108,"categoryName":"交流展览","clickCnt":28,"content":"

前言

\n

2024年4月17日,由西宁市文化旅游广电局和武威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主办,西宁市博物馆、武威市博物馆和古浪县博物馆承办的《可流动的敦煌壁画——甘肃武威水陆画艺术展》亮相西宁市博物馆。

\n

水陆画属于道释画范畴,是我国古代寺院和民间举行水陆法会所用的一种宗教画,因应用于水陆法会而得名,其神祇体系、绘画风格多受石窟壁画、寺观壁画的影响,又以唐宋以来的人物肖像画、文人佛画和禅画为借鉴,经过历代民间画工、画僧和宫廷画师的不断推动,形成了自身肃穆庄严、蔚然辉煌的完备体系。此外,水陆画也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与功能,开人物画之新风格,成为中国绘画史上的一朵奇葩。

\n

武威古称凉州,位于河西走廊的东大门。武威水陆画在绘画内容、艺术手法上表现出对敦煌壁画的继承与创新,设色丰富独特,行笔劲健凝练,人物形象众多,栩栩如生,场景宏阔繁复,有“可流动的敦煌壁画”之称。

\n

作为一种雅俗共赏的艺术形式,水陆画既是了解古人精神信仰、审美意趣和社会生活等的重要实物资料,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014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接下来让我们从艺术、历史、民俗、宗教等多角度探索和欣赏武威水陆画这一丰厚文化遗产。

\n

展览时间

\n

2024年4月17日至6月17日

\n

展览地点

\n

西宁市博物馆二号展厅

","createTime":"2024-05-08 14:59:11","createUser":7321,"district":5,"icon":"20240508/1788100775027863554.jpg","id":49,"keyword":"[]","pubDate":"2024/04/17","recommend":1,"reicon":"20240813/1823248692382142465.jpg","sortValue":10000,"source":"西宁市博物馆","status":0,"title":"“可流动的敦煌壁画”——甘肃武威水陆画艺术展","type":71,"updateTime":"2024-08-13 14:42:19","updateUser":1664171275664359425},{"categoryId":109,"categoryName":"专题展览","clickCnt":21,"content":"

荷包,商周时期就已在民间出现,历经绵绵岁月,制作材料、样式、功能等不断产生变化,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地被赋予了新的功能,内涵也不断地扩大,从单纯的盛放物件的小荷囊演变成官员带具的标配,彰显官员身份的象征,后期更是成为传递亲情、爱情、友情的信物化身……小小的荷包承载的不仅仅是简单的物件,而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种特殊的荷包文化。

\n

\n

为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营造欢乐祥和的节日氛围,2月2日,由西宁市文化旅游广电局,西安市文物局主办,西宁市博物馆和西安市文物交流中心共同承办的《以荷为佩—晚清民国荷包文化展》在西宁市博物馆二楼博廊开展。

\n

2024甲辰龙年将至,西宁市博物馆邀您新年观新展,一同体会精致荷包中的历史底蕴。

\n

前言

\n

荷包,是中国传统的民间手工艺的优秀代表,是手工巧技与民间文化的有机结合,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荷包是中华民族传统服饰中人们随身佩带的一种装零星物品的小包。在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内,荷包都是作为随身配饰出现。华贵的、精致的、简朴的,除了实用功能之外,还彰显着拥有者的身份地位。即使在现在,荷包也并没有完全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消失,还会出现在我们的生活场景中。荷包的历史源远流长,它虽不如金玉珠宝昂贵,却集实用功能与形式美、吉祥寓意于一身,发展到晚清时期已经成为中国社会审美情趣与生活理念的一种反映。到了民国后期,随着西方服饰在中国社会的普及,荷包逐渐衰败。因此,晚清民国时期的荷包体现了中国荷包发展的最高成就。这一时期的荷包款式繁多,学界一般按荷包的形状进行简单的分类,如腰圆形、鸡心形、葫芦形、钟形、方形等,其中“方荷包”(俗称钱荷包)以其普遍的实用性成为了荷包家族的主力样式,留世甚广,其简洁的形制、多样的纹饰和精美的绣工足以呈现荷包的艺术之美。西宁市博物馆筹备此次展览,旨在传播传统文化之美,让观者感受荷包这一将艺、韵、美集于一身的传统艺术的独特魅力。

\n

展览时间

\n

2024年2月2日至5月6日

\n

展览地点

\n

西宁市博物馆二楼博廊

","createTime":"2024-02-04 09:44:03","createUser":7321,"district":5,"icon":"20240508/1788112675950227457.jpg","id":48,"keyword":"[]","pubDate":"2024/02/02","recommend":1,"reicon":"20240813/1823264070541905922.jpg","sortValue":10000,"source":"西宁市博物馆","status":0,"title":"以荷为佩——晚清民国荷包文化展","type":71,"updateTime":"2024-08-13 15:43:25","updateUser":1664171275664359425},{"categoryId":43,"categoryName":"线下展","clickCnt":13,"content":"

为深入践行习近平文化思想,深化落实全省“五个文化”职能定位,推动西宁文旅事业繁荣发展,西宁画院积极组织广大艺术工作者挖掘地域美术资源优势,立足源头文化、黄河文化,深入河湟地区采风写生,创作出了一大批具有思想性、艺术性兼备的美术作品,用美术精品激发文化新活力,为进一步展示画家创作成果,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西宁市美术馆即将开展“悦见河湟——西宁画院画家绘河湟系列展览”阿太写生作品展。欢迎广大市民和艺术家朋友们前往观展!

\n

展出时间

\n

2024年4月9日

\n

展览地点

\n

西宁市美术馆

\n

阿太艺术简历

\n

\n

照片右侧为阿太

\n

张洪春·阿太,回族,1964年10月生,青海省大通县人。1990年7月毕业于西北民院美术系,同年自愿赴青海玉树艰苦地区工作。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版画家协会会员、中国少数民族美术促进会会员、文化部国家艺术基金入库专家、青海省美术家协会理事、青海画院特聘画家、西宁画院特聘画家、玉树州画院院长。青海省第6、7、8届文学艺术奖获得者。全国第11、12、13届全国美展版画展作品入选。全国第21、23届全国版画展作品入选。版画作品入选第十二届、十三届中国艺术节全国优秀美术作品展。有五十余幅美术作品入选国家级美术作品展。

\n

近期艺事:2023年版画《秋智娜姆》入选首届延安木刻版画双年展。2023年版画《哈秀娜姆》入选2023观澜国际版画双年展。2024年版画《孤雁》入选新征程 新篇章——第八届全国架上连环画展。

","createTime":"2024-05-09 11:09:07","createUser":4069,"district":5,"icon":"20240509/1788405797267632129.png","id":50,"keyword":"[]","pubDate":"2024/04/09","recommend":0,"reicon":"","sortValue":10000,"source":"西宁市美术馆","status":0,"title":"“悦见河湟——西宁画院画家绘河湟系列展览”阿太写生作品展","type":72,"updateTime":"2024-08-13 15:42:19","updateUser":1664171275664359425},{"categoryId":130,"categoryName":"其他","clickCnt":28,"content":"

每一座城市都有其独特的印记和故事。这些印记和故事被时间的砂砾打磨,凝聚成一幅幅珍贵的老照片。这些照片是城市的记忆,是历史的见证,也是文化的传承。今天,我们以老照片的形式,呈现具有着2000多年沧桑历史的西宁古城的往昔。这些照片定格了历史的瞬间,有的则展示了城市居民的家常里短。它们像是一扇扇时空之窗,让我们得以窥见那些被遗忘的岁月。透过这些老照片,我们不仅可以看到城市的变迁,感受到城市的呼吸与脉搏,那些熟悉的街道、建筑和人物,仿佛就在眼前,诉说着城市的成长与蜕变,唤起我们无尽的回忆和遐想,见证了人们的奋斗与辉煌,更能感受到岁月的沉淀与历史的厚重。

\n

\n

让我们一同穿越时光的隧道,追寻那些被遗忘的记忆,感受这座城市独有的魅力和温度,重温那些属于我们自己城市的美好记忆。

\n

\n

本次展览以西宁老照片为载体,以“寻觅历史光影”为主题,优选出60幅展现近现代西宁城市变迁、社会发展及工业建设的各类图片,带您重温往昔岁月。

\n

抚今追昔,通过此展览,让城市留下记忆,让我们记住乡愁。

\n

\n

开展时间

\n

2024年2月2日

\n

展览地点

\n

西宁市博物馆一楼博廊

","createTime":"2024-02-03 16:32:38","createUser":7321,"district":5,"icon":"20240819/1825361542164701186.png","id":47,"keyword":"[]","pubDate":"2024/02/02","recommend":0,"reicon":"","sortValue":10000,"source":"西宁市博物馆","status":0,"title":"寻觅历史光影——老照片里的西宁迎春特展","type":71,"updateTime":"2024-08-19 10:38:02","updateUser":1664171275664359425},{"categoryId":42,"categoryName":"线上展","clickCnt":21,"content":"

福文化作为中国土生土长的一种大众文化、民俗文化,贯穿于华夏5000年文明的始终。中国自古就有崇福、尚福、祈福、盼福的传统,对福文化有着高度的心理认同和文化认同。可以说,福文化已经渗透到中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我们民族文化的基因和根脉。

\n

为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书法艺术,鼓励广大干部职工和书法家以优秀书法作品抒写时代精神、讴歌时代脉搏、传承华夏文明、喜迎龙年春节。2024年1月9日上午,青海省书法家协会、西宁市湟中区人民政府、中共西宁市湟中区委宣传部协同西宁市书法家协会、西宁市美术馆、湟中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湟中区总工会、湟中区书法家协会将在西宁市美术馆,共同举办以“福”字为主的“福瑞呈祥——青海省‘百福’书法展”,邀请展出青海省书法家协会会员“福”字书法作品106幅(其中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作品32幅),展出中华福文化书法作品9幅(其中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作品3幅),云锦《百福百寿图》1幅(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n

\n

展览时间

\n

2024年1月9日——1月29日

\n

展出地点

\n

西宁市美术馆

","createTime":"2024-01-09 16:36:01","createUser":4069,"district":5,"icon":"20240813/1823262953665859585.jpg","id":46,"keyword":"[]","pubDate":"2024/01/09","recommend":0,"reicon":"","sortValue":10000,"source":"西宁市美术馆","status":0,"title":"福瑞呈祥——青海省百福书法展","type":72,"updateTime":"2024-08-13 15:43:00","updateUser":1664171275664359425},{"categoryId":108,"categoryName":"交流展览","clickCnt":18,"content":"

2023年12月26日由青海博物馆联盟、西宁市文化旅游广电局、武汉市文化和旅游局主办,西宁市博物馆,武汉博物馆承办的《天地精灵 璀璨江汉——武汉博物馆馆藏玉器精品展》在西宁市博物馆开幕。

\n

本次展出的108件套精美玉器,上迄远古,下至明清,种类丰富,品质上乘,是武汉博物馆馆藏品玉器中的精品。

\n

前言

\n

中国玉文化,源远流长。古往今来,美玉一直为人钟爱。在远古时代,玉是天地之圣物,是精灵的化身。玉被人格化,作为圣人君子的修为标准。玉之坚硬,象征着君子的气节;玉之温润,代表着君子的谦虚之风。玉的美不仅在于它材质的自然之美,更在于它的造型之美,雕琢工艺之美和内在蕴含之美,这种人文情怀的蕴含,让玉超越了其“山岳精英”的自然属性,包含着古人无穷无尽的理想追求和精神向往。展览由“天地圣灵一礼仪用玉”、“温润秀美一玉佩饰”、“巧夺天工一—陈设玉器”三个部分组成,希望能让广大观众从中感受到古代玉器的圣洁和精美。

\n

展览时间

\n

2023年12月26日至2024年3月28日

\n

展览地点

\n

西宁市博物馆一楼二号展厅

","createTime":"2023-12-28 10:43:54","createUser":7321,"district":5,"icon":"20231228/1740195097424887810.jpg","id":44,"keyword":"[]","pubDate":"2023/12/26","recommend":0,"reicon":"","sortValue":10000,"source":"西宁市博物馆","status":0,"title":"天地精灵 璀璨江汉——武汉博物馆馆藏玉器精品展","type":71,"updateTime":"2024-02-02 19:07:15","updateUser":-1},{"categoryId":109,"categoryName":"专题展览","clickCnt":9,"content":"

展览简介

\n

12月21日,由西宁市科学技术局、青海省青藏科学考察服务中心、中国园林博物馆共同主办的以“走进青藏高原,守护地球第三极\"为主题的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成果展(西宁)在西宁市博物馆开蒂。

\n

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是国家重大标志性科学工程,自2017年启动至今,第二次青藏科考深入了解青藏高原地区的气候、水文、环境、生态等方面的变化,为推进青藏高原地区的发展和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此次展览由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青海大学农林科学院等十余家参与科考的省内高校、科研院所积极参与,旨在通过图文展板、实物标本、科学报告、影像资料等形式展示科考历程、阶段成果等内容,普及相关研究的重大意义,使参观群众了解青藏高原以及青藏科考推动青藏高原生态文明高地建设的意义,增进公众对国家科学战略的理解和认知。这些成果有助于更好宣传普及青藏高原的现状,也为未来的科学研究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基础。同时营造全社会关心科考、关注科考、热爱科学、尊重科学的浓郁氛围,充分激发广大群众和青少年科学探索兴趣,对青藏高原生态环境保护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n

展出时间

\n

2023年12月21日至2024年1月20日

\n

展览地点

\n

西宁市博物馆二楼博廊

","createTime":"2023-12-28 15:34:46","createUser":7321,"district":5,"icon":"20231228/1740271858330304514.jpg","id":45,"keyword":"[]","pubDate":"2023/12/21","recommend":0,"reicon":"","sortValue":10000,"source":"西宁市博物馆","status":0,"title":"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成果展(西宁)","type":71,"updateTime":"2024-04-11 11:48:05","updateUser":-1},{"categoryId":42,"categoryName":"线上展","clickCnt":32,"content":"

","createTime":"2023-11-23 15:25:28","createUser":4069,"district":5,"icon":"20231123/1727588466556059650.jpg","id":40,"keyword":"[]","pubDate":"2023/11/06","recommend":0,"reicon":"","sortValue":10000,"source":"西宁市美术馆","status":0,"title":"黄河之滨也很美——西宁画院美术作品欣赏","type":72,"updateTime":"2024-08-13 15:30:27","updateUser":1664171275664359425},{"categoryId":109,"categoryName":"专题展览","clickCnt":41,"content":"

岩画来自远古,它质朴而精致,美丽而神奇,在它稚拙炽热表象下面蕴藏着深厚的历史。贺兰山岩画更是被誉为“史前人类的艺术长廊”“刻在石头上的史诗”。

\n

\n

2023年11月3日由西宁市文化旅游广电局、石嘴山市文化旅游广电局主办,西宁市博物馆、石嘴山市博物馆承办的《千古文明——贺兰山岩画专题展》在西宁市博物馆开展。

\n

\n

山有岩以为纸,人有思而成画。本次展览以地域为主线,通过不同历史时期、各北方游牧民族所刻制的6块岩画实物,以及46幅岩画拓片、18幅岩画照片,对贺兰山石嘴山段黑石峁、韭菜沟、归德沟、西峰沟等岩画遗存进行了全面翔实的展示。

\n

1、展览前言

\n

\n

2、展览时间:2023年11月3日——2023年12月17日

\n

3、展览地点:西宁市博物馆二楼博廊

","createTime":"2023-11-16 11:58:01","createUser":7321,"district":5,"icon":"20231116/1724996800917786626.jpg","id":39,"keyword":"[]","pubDate":"2023/11/03","recommend":0,"reicon":"","sortValue":10000,"source":"西宁市博物馆","status":0,"title":"千古文明——贺兰山岩画专题展","type":71,"updateTime":"2023-12-28 15:53:10","updateUser":7321},{"categoryId":42,"categoryName":"线上展","clickCnt":89,"content":"

由济南市文化和旅游局、中国沿黄九省城市专业画院联盟主办,济南市美术馆(济南画院)承办的“大河奔腾——第三届中国沿黄九省城市专业画院联盟优秀美术作品展” 自2023年9月12日开展以来,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好评。

\n

“大河奔腾——第三届中国沿黄九省城市专业画院联盟优秀美术作品展”活动的举办,既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的积极举措,又是以艺术助推黄河战略的生动实践。

\n

展览展出沿黄九省各城市专业画院艺术家及国内知名艺术家精心创作的各类黄河主题作品170余件,涵盖国画、油画、书法、综合材料等艺术门类。作品题材多样、内容丰富、思想精深,既彰显了黄河文化主题特色,又在主题性创作中兼具个人创作特点,较好地呈现了沿黄九省美术发展的地域性特征。艺术家们深入生活、扎根人民,通过描绘和表现黄河沿岸壮丽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展现了党领导人民在治理黄河、保护黄河、建设黄河中所取得的辉煌成就,以笔墨丹青表达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n

为更好地展示本次展览的黄河主题作品,展现沿黄九省各画院画家的艺术风采,充分发挥美术馆的美育功能,展览期间,我们将陆续把本次展出的黄河主题作品在线上推出,以方便广大观众线上观展。

\n

本期线上展推出西宁画院10位艺术家的作品。

\n

西宁画院简介

\n

西宁画院始建于1986年,隶属于西宁市文化旅游广电局,为市财政全额拨款公益一类事业单位。现有在编人员11人,其中专业画师8人。

\n

画院成立三十七年以来,遵循“立足高原、深入生活、创作精品、服务社会”的办院宗旨,充分发挥创作人才聚集的优势,致力于表现西部和青藏高原的神奇博大,创作出了一大批时代感强烈,地域特色鲜明,民族、民俗、民风生活气息浓郁,在全国有一定影响力的精品佳作,逐步在西北画坛形成了颇具实力的地域画风,彰显了独具魅力的高原艺术个性。所创作出的美术作品在全国美展中多次入选、获奖,出版有《西宁美术作品精品集》《西宁画院画家丛书》《新玉树 新家园》《画家眼中的青海》《魅力西宁》《河湟神韵 炫彩夏都——中国大城市专业画院优秀作品联展》等画集。讴歌了高原人民不畏艰苦、乐于奉献的高尚精神风貌,丰富了高原各族人民的文化艺术生活。

\n

\n

2021年,西宁画院迁至西宁市美术馆,实行“院馆合一”的工作机制,在秉承“开放融合、文脉传承、学术先导”的办馆理念下,承担着各类文化艺术交流展览活动,实现了画院创作研究业务职能与美术馆公共文化服务资源相融互补,逐步形成了西宁市群众文化艺术生活新阵地,有力地推动了西宁美术事业的繁荣发展。

","createTime":"2023-10-10 14:52:17","createUser":4069,"district":5,"icon":"20231010/1711635635982475265.jpg","id":38,"keyword":"[]","pubDate":"2023/09/12","recommend":0,"sortValue":10000,"source":"西宁市美术馆","status":0,"title":"大河奔腾——第三届中国沿黄九省城市专业画院联盟优秀美术作品展","type":72,"updateTime":"2024-12-16 15:50:50","updateUser":-1},{"categoryId":108,"categoryName":"交流展览","clickCnt":248,"content":"

玉有灵性,是通天地、祀鬼神的神器;玉有贵贱,是权势与地位的象征;玉有涵养,藴涵君子比德于玉、修身养性的哲理;玉有情义,是陶冶情操、洁身明志的美物。

\n

玉,石之美者,具有温润、坚硬、色泽美观的特质。数千年来中国人藏玉、赏玉、惜玉,赋予玉以丰厚的文化内涵,使得玉成为中国人传统价值观念的综合体现物。

\n

\n

2023年9月5日由青海博物馆联盟、西宁市文化旅游广电局、天津博物馆主办,青海省博物馆、西宁市博物馆承办的《美石之语——天津博物馆藏明清玉器展》在西宁市博物馆开幕。

\n

明清时期,玉器从皇室贵族到士庶阶层皆有使用,功能内涵已从早期神玉、王玉扩至民玉,品类涉及生活多个方面,题材丰富,质好量充,工艺精湛,堪称中国古代玉器发展的最高峰。因此,此次展览主要聚焦天津博物馆藏明清时期代表性玉器,从“彰德乾坤——朝廷典章用玉”“玉华寻常——生活用玉”“俯仰古今——仿古玉器”三个主题方向,全面展示介绍明清时期玉器发展的高峰,展出文物共122件/套。

","createTime":"2023-09-06 10:16:35","createUser":7321,"district":5,"icon":"20230906/1699245711350222850.png","id":28,"keyword":"[\"玉器\"]","keywords":["玉器"],"pubDate":"2023/09/05","recommend":0,"reicon":"","sortValue":10000,"source":"西宁市博物馆","status":0,"title":"美石之语——天津博物馆藏明清玉器展","type":71,"updateTime":"2024-02-02 19:07:41","updateUser":-1}],"pager":{"numPerPage":20,"offset":0,"pageNum":1,"pageTotal":3,"total":44}},"desc":"操作成功"}